熊猫签证创始人怒斥阿里飞猪抄袭:心血被互联网巨头复制,不甘心又无可奈何!


阿里今年频频陷进“抄袭”丑闻。

几个月前,很多媒体就爆出阿里健康剽窃两个初创团队“今天你真好看”、“小鲤鱼育儿”的产品。

8月,阿里巴巴再陷泥潭。支付宝小程序开发文档被曝抄袭微信小程序,而且这次是抄的十分露骨,水平也底下,因为代码里出现了微信小程序团队开发者的名字,被抓现行后,支付宝向微信郑重道歉。

继而风波还未平复,阿里又一次尴尬了。再次被一款皮肤检测APP制作者控诉,指出阿里巴巴假借合作,在正常的交流中剽窃技术和产品。发布者发出来很多截图进行对比,相似度确实很高,抄袭的嫌疑可不小。

前两天,“熊猫签证”的创始人韩智素发文,控诉阿里巴巴旗下旅行品牌飞猪,原因是飞猪推出的“在线签证中心”诸多功能,与“熊猫签证”的功能高度相似。


其中,“多国签证办理流程在线化”、“OCR识别极速填表”、“在线自拍签证照”、“进度跟踪”、“一键上门取件”等是“熊猫签证”创始之初就定下的产品方向,并经过这一年多的努力,已经多次迭代并优选了最佳方案的功能,也是“熊猫签证”最引以为傲的功能。但是,如今被阿里巴巴的飞猪,一键抄袭兼模仿。令这些在创业浪潮中辛苦坚持的弄潮儿,寒了心。


就此,秦刚访谈工作室联系了“熊猫签证”的创始人韩智素,了解这件事的发生始末。

 

秦刚:当你发现飞猪旅行上线了“在线签证中心”的功能,并与熊猫签证高度雷同的时候,你是作何感想?


韩智素:首先是愤怒,我们一年多64个版本迭代的成果被对方连字眼都懒得改就照搬走。其次是坚定,这某种程度上也证明了我们产品的领先性,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自己创新的方向。再次是对不尊重创新的无奈吧。

 

秦刚:被抄袭的功能有哪些?当初你们为了实现这些功能,费了多少功夫?


韩智素:我们肯定是阿里的飞猪旅行给抄袭了。这些被抄袭的功能包括:在线拍证件照、OCR识别信息填表、进度跟踪、一键上门取件等服务。

首先,“熊猫签证”是在2016年5月上线的,我们是国内首款提供线上办理签证全套流程的工具APP。

上线之初,我们的产品构思上,已经重点从两方面去思考这一系列功能,一方面要充分理解签证这项业务,另一方面要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场景出发。

第二、在最初阶段(16年5月),侧重的是梳理主流国家签证的办理流程,搭建签证系统的基础模块,实现资料在线上传、手机拍摄证件照、OCR识别证件信息、申请表电子化填写、签证资料在线审核等基本功能。

第三、然后(16年10月)深入理解签证业务,满足美国、欧洲等国家需要前往使馆面试/递交资料的需求,熊猫签证实现了在线选择赴馆时间、一键查看赴馆通知书等功能。

第四、另一方面,我们不断深入挖掘用户办签证过程中存在的痛点,逐渐实现了出签时间智能预估(17年1月)、快递上门取资料(17年4月)、申请人资料存档多次复用(17年6月)等功能,让用户的办签体验得到了巨大提升,领先于整个行业。

第五、这个过程中,也伴随着大量细微的创新,比如一键生成使馆表格、美签面试在线培训等等,不为别的,我们不停的迭代,就是希望实现我们的目标:大大降低中国用户办理签证需要消耗的时间和精力,竭力提升签证办理整条产业链的效率。

飞猪旅行是今年10月才新上线的“在线签证中心”,它的诸多功能与“熊猫签证”一模一样,而这些功能,我们早在2016年就已经完美实现,并不停的实现迭代,力求找到最便捷的途径服务客户。

目前“熊猫签证”有百万级用户, 累计办理签证10万本。在飞猪旅行刚刚推出的“在线签证中心”功能之前,我们是唯一一家垂直签证领域的智能办签平台,目前支持全球68个国家和地区。

对于飞猪旅行信誓旦旦说“熊猫签证”碰瓷他们,我只能说,大家都是出来创业点,吃相不要那么难看才是王道。

秦刚:“熊猫签证”的产品筹备上线也历时一年,这一年,你们做了哪些工作?在你看来,飞猪旅行放着这么大的资金链不用于自己的研发,直接照搬你们的产品,是为何?

韩智素:对于产品团队来说,也许直接抄人家的比自己思考更省事儿更快吧。

其实看似一句在线签证简单的诉求,但是实现起来,确是很费功夫的。

而且我们只专注于签证领域,公司的所有投入都是为了做好一款线上签证产品。“熊猫签证”筹备上线也历时了一年多,这一年我们做了大量的市场调查和用户画像,通过数十次的用户调研,总结出用户在办理签证中的痛点。

近两年来,为了使OCR技术中的图像文档识别效果更精准,我们前后与在美国的前 Adobe 首席研究员、前微软研究院研究员王珏沟通了近一年,最后成功邀请他作为首席科学家加入团队。

在这位图像处理领域的权威人物的帮助下,我们先后申请了三个与证件照拍摄、文档识别相关的技术专利。现在已经拿到一个人脸图像眼镜检测方法的专利,另外两个正在实质审查阶段。

初期,证件照拍摄功能偶尔会出现人像抠图不稳定的状况,技术组的七人团队紧急调整算法,连续奋战半个月,有些人甚至直接把床搬到了公司,才有了如今流畅精准的证件照效果。

自动填申请表功能刚上线时,产品组的同事为了提高用户填表效率,对32个国家的申请表字段进行信息梳理。梳理申请表并非将所有字段简单罗列即可,而是要把每个繁杂冗长的字段重新整理,将属性接近的字段划分为一个类别,通过分类让表格逻辑更清晰,降低用户填写成本。

这样清晰且独有的申请表,平均下来一个国家需要耗费72个工时、迭代4个版本。商务拓展组为了让用户办签更便捷,提出了一键顺丰取件功能的设想,从最初的投石问路到成功与顺丰签订合同,经历了长达半年的沟通,最终顺利上线。

 

所以,当我们看到飞猪旅行的“在线签证功能”与熊猫签证的功能高度雷同——从在线拍证件照、OCR识别信息填表、进度跟踪到一键上门取件,无一不是一模一样;且在线拍照模块的引导、设置上无限趋近。真的感觉说不出的愤怒。

 

秦刚:几个月前,知乎上就曾爆出过阿里健康剽窃两个初创团队“今天你真好看”、“小鲤鱼育儿”的产品,据被剽窃团队呈现的截图对比,是完整的从UI设计到功能的抄袭。当时听说是阿里的人主动提出合作意愿,在未签合同的情况下向他们索要技术文档等关键资料,两个初创团队都提供了。之后,阿里的人便表示不再继续合作了。


韩智素:这也许已经是阿里的一个套路,我们也是遇到类似的情节。

 

我回顾一下时间线:飞猪的在线签证中心正式上线于10月28日,距离其负责人与熊猫团队讨论合作、投资的时间仅仅相隔一个月左右。

那么问题来了:30天后产品就要上线了,负责人怎么可能会在这个时候和同类产品聊合作投资?飞猪又怎么可能会投资一个和自己产品一模一样的产品?

 

我先回顾一下阿里的套路。

● 9月26日,在中间投资人撮合下,飞猪投资总监主动邀约我在北京面谈,当时谈了2小时,内容包括商业模式、组织架构、预期盈利等各方面。

2个小时的面谈后,这位飞猪投资总监对我说:“非常看好熊猫签证,飞猪是做平台的,有几十亿的产业资金专门用于投资旅游行业”。当时我真的以为就是有意向合作,于是之后大家还互相添加了微信,而微信上的交流,他就主动提出问我要BP看;

 

● 10月11日,飞猪投资总监将飞猪签证项目负责人郁李拉入群聊,郁李向我要技术文档,称“用于全面做评估,提出更合适的合作方案”,然后又索要业务上的供应链材料。出于对业务核心资源的保护,我并未提供关键性材料。

 

我看回飞猪的对内声明是称:“9月26日飞猪小二进行了礼节性接触与沟通”。

那么10月11日飞猪的签证业务负责人在微信群向我索要一家公司技术、业务上的重要材料也算是礼节性接触与沟通吗?

 

最关键的一点是,飞猪在向我索要的资料里,核心是业务资源供应链。

做签证服务平台,供应商资源才是后续运营的重中之重,对于任何一家签证平台来说都属于机密资料,对于现在只能支持3个国家的飞猪在线签证中心来说,熊猫已经支持68个国家和地区的供应链无疑才是他们最想要的资源。

秦刚:阿里的飞猪用一个月,叫剽窃了你们的产品及功能,他们的创始团队,难道无法精打细磨出这样一个产品吗?还是你们的产品,也简单化了,让人容易抄袭?

韩智素:不,任何一款垂直领域的产品,都有它的技术难点,以及方便快捷解决客户的痛点所在。

我们的产品有自身的技术壁垒:

难点一、签证流程的电子化和系统化:

签证办理一直是一个线下处理的流程,当迁移到全上线操作时,对流程梳理的抽象化和标准化有非常高的要求,需要对业务有非常深刻的了解,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打磨。

比如,新加坡、美国、日本等各个国家办签证的流程都不一致(新加坡是电子签、美国需要面试等等),如何提炼出各自的共性和特性,让所有国家的办理流程都能在同一套系统内兼容,这是我们当时面临的很大的一个挑战。

难点二、各国签证办理方式的多样性导致供应链的复杂性:

各个国家的签证办理除了流程不同,背后的资料处理、审核等流程也不尽相同,比如日本必须由具备资质的送签社递交资料,新加坡需要在使馆网站提交各种资料,申根国家需要申请人亲自送资料去签证中心;这就意味着除了解决前端用户办理的问题以后,还需要综合考虑业务差异设计后端处理的供应链系统。

飞猪为什么要剽窃我们?因为对于飞猪旅行来说,在线签证是他们整个业务的重要布局。

我也是项目的创始人兼产品经理,在我看来,也许阿里还是想自己去好好做,但是下面的人,偷懒,就想直接拿来主义。


因为我们毕竟已经早飞猪两年时间在这个垂直领域打磨,并投入市场进行了诸多的实际考验及修改。


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做这个事,对于飞猪而言,他们自己说,这个自有项目1年前就开始立项了,而在产品上线半月前索要我们机密这件事情是既定事实,动机不纯。


商业模式方面:截止目前飞猪签证的功能与熊猫签证还有很大的差距,例如它仅仅实现了3个国家的在线办理仅有1个国家(卢森堡)是使馆直连,而我们已经可以实现68个国家600多款签证商品的在线办理。


关于抄袭,在产品UI和前端逻辑方面他当然可以抄的很轻松,但是后端的供应链逻辑方面,例如不同签证类型(电子签、贴纸签、面签、面试、打指纹)的办理流程等我们早已经实现了全部标准化和线上化,这也是我们的独家优势所在。这也是为什么飞猪业务负责人跟我们索要供应链资料的原因。


如今,出了这样的事情,我们只能快速往前跑,做好自己,在市场中取得先机。


秦刚:请你简单谈谈飞猪与“熊猫签证”有哪些雷同之处?


韩智素:我就说两个问题吧。

 

1、飞猪称“产品做了一年,技术也全是自主研发”,为什么两个产品不仅功能模块雷同,连产品细节也一模一样?

 

针对飞猪内部声明: 

 

这几点都是在说:飞猪在线签证中心的所有功能模块、技术都是独家的,有专利的。

 

先讲专利。从2016年7月到2017年3月,熊猫签证陆续申请了3个技术专利,包括证件照拍摄检测和文档识别功能;其中已经获得人脸图像眼镜检测专利,另外2个已在实质审核阶段。

 

熊猫签证申请的技术专利:

 

 

但拥有专利并不能说明问题,只要同一个目的实现途径不同即可获得专利,因此我们也并未说飞猪在技术上抄袭了熊猫签证,亮出专利是为了证明:在线签证办理的功能研发,熊猫签证是先行者。

重点在于功能模块方面,后到者飞猪在线签证中心和先来者熊猫签证达到了如此高度一致的雷同,是事实。

 


有人质疑:功能模块相似很正常,说明产品思路相近。你们文章里展示的界面截图(拍照、填表)都属于常规做法,怎么能证明抄袭?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发现了一些明显的复制痕迹,举个例子:日本签证申请表格。可能又有人会说,这不就是简单的表单吗?不都是这么做?请大家先看看日本大使馆原始的表格是什么样,没有任何字段分类:

 

 

为了方便用户填写,我们产品组前后迭代了4次表格版本,才有了熊猫现在清晰且独有的申请表。然而就在飞猪的日本签证表格填写页,我们发现了一模一样的字段分类。

 

这是熊猫目前的申请表与飞猪申请表的对比:

 

要知道,各个国家的签证办理除了流程不同,背后的资料处理、审核等流程也不尽相同,如何提炼出各自的共性和特性,让所有国家的办理流程都能在同一套系统内兼容,这是我们当时面临的很大的一个挑战。

我们梳理出来的,你们看似简单的表格,背后是通过对一系列杂乱、毫无规则的表格进行一次次梳理提炼的结果。


飞猪与我们一致,难道说,产品战略思维及创新性,两个公司的研发人员已经达到一般无二的差别?最关键的是,大使馆表格里压根就没有“基本信息”“护照信息”“家庭与职业信息”“行程信息”这些信息的归类,难道是飞猪的产品经理灵光一现,和我们的产品逻辑瞬间统一了?

   

事实上,现有的申请表是我们进行多轮迭代以后才定型的状态。 

 

最开始思路很简单,就是照搬使馆申请表,设计成方便移动端快速填写的表格,同时基本的电子化就能保证OCR识别的护照、身份证信息可以自动导入。

后期才正式开始使用信息分类的表格,将繁杂冗长、多字段的申请表重新整理,把属性接近的字段划分为一个类别,并应用于所有国家申请表。

这次大改,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分类让表格逻辑更清晰,降低用户填写成本;更重要的是,分类有助于进行用户信息的结构化,因为不同国家签证申请表虽然风格迥异,但是具体的信息字段多数都是相通的。

 

这同时也是为了后期上线“申请人资料管理”功能做准备,真正实现信息统一管理,达到申请人一次填写,再次办理任何国家都可立即使用的目的。

 

当然,如果飞猪硬要说这是自己团队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提炼总结出来的,只是刚巧一模一样而已,我们也无话可说。

 

 

2、飞猪,你就只敢内部声明吗?

 

纵观飞猪CEO李少华的内部声明,字里行间都看得出宇宙级公关润色痕迹,通篇都在避重就轻,模糊重点。

 

1、产品层面一直强调技术自主研发,机智地避开了产品逻辑抄袭的问题;

 

2、声称“从未获取对方任何产品机密”,而签证业务负责人开口要关键材料是既定事实,只是由于我方谨慎未提供,才没有成功获取。但毫无疑问,飞猪动机不纯。

 

我们在这则声明中,看到的是飞猪的强盗逻辑和高高在上:复制产品功能模块不叫抄,友商套底被描述成礼节性沟通;看不到的是飞猪的诚恳与担当。

 

搬石头砸脚的事谁都不会干,更何况是背靠互联网巨头的阿里飞猪。可惜这些问题,当时我们毫不知情。谁会想到,一家有着“诚实正直,言行坦荡”价值观的大公司,会玩弄如此令人不齿的商业套路?

 

秦刚:就此事件,飞猪CEO今日进行了内部声明,声称:“如此碰瓷行为,实属可恶至极!这个锅,飞猪肯定不背,我们该干什么干什么!”

也有人认为,这是“熊猫签证”的一次借机营销,对此你怎么看待?


韩智素:有人说,如今是创业的好时代。

但是,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在国内还是国外,互联网抄袭之风都是比较盛行,我们经常可见,一些大公司经常因为知识产权大打出手。

而有实力的顶级公司,也在随时关注市场动态,一旦发现有好的创意或者思路,要么收编,要么打压。

很早以前,我们就看过报道说Facebook内部有一个被称为“早鸟”(early bird)的预警系统,识别来自小型初创公司的威胁。

只是相对来说,目前国外一些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比较完善,抄袭行为一旦被认定,就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和罚款,因此大多都采取收购或者规避的方式进行,没有像我们这么明目张胆的抄袭复制,有的甚至连标识都懒得去改一下。

我们与曾被剽窃的“今天你真好看”以及“小鲤鱼育儿”团队一样,与千千万万的初创团队一样,有朝一日自己的心血被互联网巨头复制,尽管不甘心却又无能为力。大家都说创业艰辛,作为一名女性创业者,我深有体会;但再没有比辛苦的成果被白白拿走更让人感到悲凉的事了吧?在这个抄袭并不新鲜的时代,没有创新就没有市场,有了创新又要被大佬剽窃,这就是创业公司的生存困境。

而无奈之后,我们只好将此次事件当作一个创业阵痛来对待,苦笑着自嘲:人家肯抄是给你面子,说明你的产品还有点价值!

我们站出来披露这件事,站出来接受大家的问询,至始至终的目的,就是希望替自己讨要一个公道,事实胜于雄辩,我们相信黑就黑,白就是白,互联网人的眼睛是雪亮的,这跟营销和炒作没有关系。


□访谈后记:

如今,信息发达,知识产权受保护,不当抄袭就会受到惩罚,尤其是那些借口合作,从而剽窃技术、创意、产品设计的行为,更是让人不齿。

要知道,如今是资本为王的时代,你就算有再好的点子,一旦被人抄袭了,别人又拥有比你更强的资本实力,弱小的原创者,真的丝毫没有反抗的余地。

也许,面对此种事件,不管是真无意还是假套路,创业公司也只能选择在网上舆论讨伐一番,时间一过,种种发生的事情又悄悄过去,甚是无奈。

这一切,都源自于人们的内心贪婪和对知识的不尊重,都源自于对侵犯知识产权的惩罚力度太弱。

 

我希望通过这个访谈,告诫所有初创团队的兄弟姐妹们:创业不易,请谨慎面对来自互联网巨头的邀约和投资意向,切勿在签约前轻易提供产品的技术文档和重要数据信息,以免遭到剽窃!

 

当然,越过抄来抄去的小插曲,我们还有更长远、更重要的路要走。毕竟别人只能剽窃你的产品,无法复制你的迭代思维和经验。抄袭是走捷径,有时候捷径走多了就成了习惯。对企业来说,最可怕的莫过于失去创新的能力。

 

 



我是秦刚,如果你觉得我的公众号还不错,请多帮我推荐给你的朋友,多谢了


秦刚简介:自媒体人+种子投资人,现旅居加拿大,1999年从事垂直网站工作,历任太平洋电脑网总编,太平洋汽车网市场总监,IT世界网CEO,39健康网联席总裁。

欢迎长按(扫描)二维码关注:秦刚微信公众号

 

 

Views All Time
1687
Views Today
2
分享到